广东上报的粤港澳自贸区草案近期已经获得决策层的原则性同意,相关消息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
10月中上旬,广东省高层与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平台负责人曾赴京游说决策层,寄望国务院能尽快批复粤港澳自贸区草案,允许广东先行先试,不再等待上海自贸区的试验结果。
消息人士进一步解释,广东草案之所以能获得肯定,主要因其主打粤港澳合作的区域性概念,这有别于上海自贸区的国际性定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的是中字头,而随后的粤港澳自贸区究竟前面挂什么头衔还是未知。”他说。
广东草案获高层青睐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粤港澳三地的联合申报。有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评述,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将上海视为竞争对手的香港颇为紧张,高层曾安抚香港方面说北京会给香港足够的政策。
前述消息人士还透露,从目前高层态度和各地进展判断,粤港澳自贸区之后,下一个有望成行的自贸区可能落在天津。
优惠政策或难有突破
前述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分析,除了上海自贸区,粤港澳自贸区应该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设想,毕竟粤港澳合作已经试验多年。
他认为,当前自贸区的定位已经很清晰,即探索开放的新模式,粤港澳自贸区的具体内容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明晰的改革内容会高度相关。他解释,三中全会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但具体步骤以及开放的力度这些细节有待数日后的三中全会明晰。
另一个敏感的问题在于,上海自贸区试验的简政放权改革,涉及多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这一度引发多个利益相关方的争议。上述人士评述,粤港澳自贸区应该也会涉及到部分行政权力的下放,三中全会将公布的全面改革方案中重中之重正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不出意外,粤港澳自贸区的批复和消息公布都会在三中全会之后。”他说。
根据广东方面人士透露的粤港澳初步方案,自贸区范畴将涵盖南沙、前海、横琴以及白云空港。
9月,曾有商务部带队的15人国家调研团队赴粤就广东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相关工作进行调研,调研完成后,粤港澳自贸区的草案已经递交至国务院等待批复。
受访的研究自贸区的专家表示,粤港澳自贸区所涉的广东的“三大平台”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在整个自贸区的定位。
目前,南沙的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最初在广州市层面研究自贸区申报时,曾希望着重于服务贸易开放。一位曾在南沙进行自贸区方案研究的人士推测,由于广东方面将三大平台进行了整合申报,未来南沙将会着重承载货物贸易,其制造业和加工贸易将会成为其在三大平台中的竞争优势。
而前海于去年获批“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未来在自贸区内可能将主打金融领域开放。“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的粤港澳紧密合作新载体的横琴则因地缘优势将会进一步面向澳门开放。
上述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认为,主打粤港澳合作的广东在推行区域性的自贸区上实际比上海起步更早。但他提醒,与上海自贸区极为不同的是,粤港澳自贸区分散在广东多个城市,广东需要它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政策层面,广东能否获得更加优惠的政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室副主任宋志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未来可能获批的自贸区,其重点都不再是优惠政策,而是对改革的试点意义。
前述消息人士也认为,目前广东的三大平台已经汇集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因此在优惠政策上“很难突破已有政策”,其认为粤港澳自贸区更多的将会是对改革开放试点的经验总结。
经验推行还是模式复制?
事实上,上海自贸区获批以来,全国有20余个城市提出自贸区的申报,但目前决策层尚未对自贸区的布局、开放的步骤、措施进行系统规划。
此前曾有消息称,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国务院近期不会再批复设立新的自贸区。10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在设立新的自贸区过程中,成熟一个批复一个,不需要有一个特别详细的时间表。
“批复其他园区,不是上海试验到什么程度再批复其他地区。不同地区试验的目标是不一样的。”隆国强说,其他自贸区的批复不需要与上海自贸区试验的程度和进展联系起来。
宋志勇也认为,目前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在选择试验区的过程中,更多会考虑到地区差异,考虑到各地开放程度和产业基础的不同。
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将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和推广,也将影响未来中国国内其他地区自贸区获批的进度。
目前多地申报的自贸区多是将当地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捏合,形成“开放组合”,并期待以“自贸区模式”复制上海经验。
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人士认为,虽然粤港澳自贸区申报进展的顺利意味着“自贸区模式”的推广之路并未封死,但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上海的复制更多会是可复制的经验推广,而非是自贸区模式的推广。
宋志勇分析,未来可能获批的自贸区中,仍会以改革的尝试为主,优惠政策可能不会成为主导。他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再给大量的优惠政策已非这些改革尝试的初衷。